AI 时代,台湾企业别再犹豫!拥抱云端?不如打造专属「AI 护城河」!
AI 时代,台湾企业别再犹豫!拥抱云端?不如打造专属「AI 护城河」!
最近,AI 这把火烧得实在太旺了!从 ChatGPT 一炮而红,各家科技巨头都卯足了劲儿研发 AI 模型。这本来是好事,可选择多了,反而让人头疼。尤其是对台湾企业来说,现在就面临一个大考验:到底该直接用 OpenAI、Google Gemini 这些云端 AI 大佬的服务,图个方便快捷?还是咬咬牙,自己建一套可控性更强的「主权 AI」专家模型?
说实话,这个问题我也思考了很久。作为在 AI 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我太明白台湾企业的顾虑了。
云端 AI 确实香,但「数据安全」这根弦,必须绷紧!
用云端 AI 最大的好处就是快!不用自己花大价钱建机房,不用养一大堆工程师,直接就能用上最新的模型和功能。但你仔细想想,这也意味著要把公司的数据上传到云端,等于把核心机密交给了别人。
现在数据就是金钱,数据就是未来的竞争力!万一数据泄露了,或者被别人拿去分析利用了,那损失可就大了去了。尤其是金融、医疗这种对数据安全要求极高的行业,更要慎之又慎。
而且,云端 AI 的价格政策、升级节奏,我们也没法控制。说涨价就涨价,说升级就升级,企业只能被动接受。这种感觉,就像把自己的命脉交给了别人,总觉得不踏实。
「主权 AI」是条难走的路,但能打造属于自己的「AI 护城河」!
所谓的「主权 AI」,说白了就是自己建一套完全可控的 AI 系统。听起来很难,确实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需要有懂机器学习的团队,需要有够强大的算力。
但想想,如果能完全掌握模型的部署方式、数据训练过程,甚至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和价值观来调整模型的演进方向,那该有多爽!
这就像自己盖房子,虽然累点,但房子盖成什么样,住得舒不舒服,都由自己说了算。这才是真正的「主权」,才能在 AI 时代建立起属于自己的「AI 护城河」。
台湾企业的「繁体中文」软肋,更需要「主权 AI」来补!
现在的 AI 模型,大多是用英文和简体中文训练的,对繁体中文的理解能力还是差了点。尤其是在商业、医疗、法律这些专业领域,经常会出现误译、误判的情况。
我之前就遇到过一个案例,一家律师事务所想用 AI 辅助法律文件审阅,结果 AI 把一些关键的法律术语翻译得乱七八糟,根本没法用。
这就说明,想要让 AI 真正帮到我们,就必须用大量的在地繁体中文语料来训练它,让它更懂台湾的语言和文化。
另外,台湾企业这么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非结构化知识,比如产品规格、客户交流记录、SOP 文件等等。如果能把这些知识整合到 AI 模型中,就能打造出一个「企业专属的 AI 智库」,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
这些东西,云端 AI 是没法提供的。只有自己掌握了 AI 的架构,才能把数据、模型和知识真正整合起来,才能保障自己的核心资产不被泄露或商品化。
花莲慈济的「i菩提护理 AI 助手」,就是个成功的例子!
花莲慈济医院开发的「i菩提护理 AI 助手」,就导入了大量的繁体中文语料和护理专业语料。它可以自动帮护理师生成入院摘要、交班记录、卫教说明,大大减少了护理师的文书工作量。
有了这个 AI 助手,护理师就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更有温度的护理照护上,这才是 AI 应该发挥的作用。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一套真正有价值的 AI 系统,不只是快速上线,而是要能融合台湾的繁体中文语料、数据主权、在地专业知识。
所以,台湾企业别再犹豫了!
拥抱云端 AI,还是打造专属的「主权 AI」?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但我想说的是,在 AI 时代,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可控的能力,才是真正的王道。打造「主权 AI」虽然难,但能为企业建立起独特的竞争优势,能让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自信和从容。
毕竟,我们台湾人,不能总是依靠别人!我们要靠自己的力量,在 AI 时代闯出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