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失败”的评分系统,却成了敲开台湾市场的金砖?Findy的工程师突围记

那个“失败”的评分系统,却成了敲开台湾市场的金砖?Findy的工程师突围记
AI时代,谁的日子最难过?程序员?别逗了,他们的需求简直水涨船高!世界经济论坛都说了,全球近四成的企业都卡在工程师和IT技术人才短缺这儿了。更别提AI、大数据、区块链这些炙手可热的领域,人才需求简直像坐火箭,嗖嗖地往上窜。
这时候,一家来自日本的IT工程师人力科技平台Findy,跳出来说要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靠AI做求职匹配,搞团队生产管理,已经在日本聚集了20万工程师和2300家企业。今年六月,更是拿下了JP Post领投的D轮融资,雄赳赳气昂昂地宣布进军台湾!
What?台湾?为什么是台湾?
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在咖啡馆里听到的对话:一个中年老板抱怨说,现在的年轻工程师啊,一个个都觉得自己是独角兽,要求高得很,公司根本招不到合适的人。另一个朋友接口道:“可不是嘛!现在AI这么火,需求缺口这么大,他们不拽谁拽?”
也许Findy正是看到了这其中的巨大潜力。与其说他们是来“解决问题”,不如说是来“掘金”的。
但更有意思的是,Findy创始人山田裕一郎坦言,他们的第一个产品其实是“失败”的——一个给JD(职位描述)评分的系统,结果只有两个人用。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那些硅谷创业故事里,车库里诞生的“歪打正着”的奇迹?
山田裕一郎的故事,其实挺励志的。在创立Findy之前,他在一家在线英语学习平台RareJob工作,经历了公司从十几个人到上市的全过程。但这段看似光鲜的经历里,也藏着一段低谷:因为拓展新业务屡屡失败,他一度被贬职。
“那是我人生最挫败的时刻。” 他回忆说。
这段经历让他明白,创业的路上,光有技术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团队和凝聚力。所以,他决心再次创业,成立了Findy。
而那个失败的评分系统,也并非一无是处。山田裕一郎从中发现,大量的JD都在招聘工程师,而且HR和工程师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沟通鸿沟。这让他灵机一动:何不做一个双向评分的匹配平台呢?
Findy的模式说起来简单,但背后的逻辑却很强大:他们不仅帮你找工程师,还帮你管理团队,评估绩效,甚至提供学习成长的机会。听起来有点像“保姆式服务”,但对于那些苦于找不到合适工程师,或者搞不定团队管理的创业公司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所以,这次进军台湾,Findy并没有急着大张旗鼓地搞人才匹配,而是选择先推广SaaS工具,比如数据可视化工具“Findy Team+”和软件开发工具评价平台“Findy Tools”。
这就像是先在台湾市场埋下一颗种子,让大家认识Findy,了解他们的价值。等到时机成熟,再推出更全面的服务,岂不是水到渠成?
当然,台湾市场的竞争也异常激烈。本土的人力资源平台Yourator早已深耕多年,各种创业公司和猎头公司也层出不穷。Findy能否在台湾站稳脚跟,还要看他们能否真正解决台湾企业和工程师的痛点。
总而言之,Findy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AI和工程师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勇气、坚持和转型的故事。那个曾经“失败”的评分系统,也许真的会成为Findy敲开台湾市场的金砖!让我们拭目以待!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