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落地,别光想着“降本增效”:杰伦智能的Domain Twin,要搞的是“文化革命”

AI落地,别光想着“降本增效”:杰伦智能的Domain Twin,要搞的是“文化革命”
最近参加了一个AI相关的论坛,听了一场杰伦智能的演讲,题目是关于“Domain Twin”如何帮助制造业落地AI,保护关键资产。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种“AI+行业术语”的组合是有点抵触的,总觉得又是那种空泛的概念炒作。但听完下来,却觉得还挺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AI导入,真的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文化挑战。
杰伦智能的杨建洲提到,AI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阶段,开始具备推理能力,能像人脑一样思考。这听起来很科幻,但背后的逻辑其实很实在:AI要真正发挥作用,不能仅仅是“复制粘贴”式地替代人工,而是要融入企业的实际业务流程,成为决策的辅助工具。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很多企业砸了大钱,结果发现AI系统经常出错,投资回报遥遥无期,数据质量更是惨不忍睹。更可怕的是,生成式AI动不动就给出错误答案,让员工对系统失去信心。这让我想起我朋友公司,上了一套所谓的“智能客服”,结果客服机器人只会说一些套话,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最终还是得人工处理,简直就是花钱买了个“摆设”。
更别提制造业,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混杂,老师傅的经验又难以量化,想要实现智能化转型,简直难上加难。
杰伦智能提出的“Domain Twin”概念,让我眼前一亮。它不仅仅是技术方案,更像是一场“文化革命”。它试图把企业的“左脑”(逻辑分析)和“右脑”(创意和文化)结合起来,将老师傅的经验转化为AI模型,并跨国复制运营模式。
这五个核心模块——韧性管理框架(RMS)、生命周期管理平台(AILM)、自动化学机器学习平台(AutoML)、智能助手平台与AI启动工作坊,听起来有点专业,但核心思想很简单:帮助企业从研发到品管,建立一套完整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并且不是“交钥匙工程”,而是提供陪跑服务,帮助企业培养自己的AI团队。
杨建洲说,导入AI不是为了全面自动化,而是把它看作一个辅助工具,从单一应用点开始,逐步扩大应用场景。这个观点我非常认同。一口吃不成胖子,AI落地需要循序渐进,不能想着一步到位。
演讲中提到的丰田的O-Beya案例,也让我印象深刻。丰田在研发流程中导入了九个AI代理人,涵盖引擎、材料等环节,结合师傅经验和机器学习模型,让工程师提出问题后,代理人群体可以共同运作,并提供即时、准确的解决方案。这才是真正的“智能制造”,而不是简单的机器人手臂挥舞。
杨建洲强调,AI导入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文化挑战。这句话简直是醍醐灌顶!如果企业缺乏领导者的长期支持和正向激励,就很难推动AI转型。只有建立正向循环和组织内部共识,AI才能真正应用,提升整体运营韧性。
说到底,AI不是万能灵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它只是一种工具,能否用好,关键在于人。企业需要转变观念,把AI看作是提升效率、增强能力的伙伴,而不是取代员工的敌人。只有这样,AI才能真正发挥价值,为企业带来变革。
所以,AI落地,别光想着“降本增效”,更重要的是要推动一场“文化革命”,让AI融入企业的DNA,成为企业发展的驱动力。这才是杰伦智能的Domain Twin真正想要解决的问题。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