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浪潮下的台湾经济:是狂欢盛宴,还是暗藏危机?

AI浪潮下的台湾经济:是狂欢盛宴,还是暗藏危机?
“营收创新高!纯益也逼近历史纪录!” 朋友老王昨天在家庭聚会上兴奋地挥舞着手机,屏幕上赫然是台湾五千大企业盈利报告的摘要。他所在的科技公司,据说今年分红格外诱人,脸上写满了“我也要靠AI发财”的期待。
确实,CRIF中华征信所的报告像一剂强心针,给略显疲态的台湾经济打了一针。美国降息的预期,加上AI的异军突起,简直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尤其是辉达(NVIDIA)和台积电这对黄金搭档,一个提供算法,一个提供芯片,硬是把台湾推到了AI产业链的C位。43兆的营收,5兆的纯益,这些数字听起来就让人热血沸腾!
不过,数字背后真的是一片光明吗?
纬创重回前十,台积电依旧是利润之王,这些都算是意料之中。但细读报告,我总觉得这盛世之下,暗流涌动。CRIF的分析就足够耐人寻味:“产业表现差异大”和“极度不平衡”。 就像是精心烹制的一桌佳肴,摆盘精美,但尝起来却发现,有的菜咸到齁,有的菜淡而无味。
这“不平衡”体现在哪里? 报告里提到,近十年,新晋五百强企业数量逐年下降,甚至连续两年新增企业跌到个位数。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创新活力在减弱,后浪推前浪的动力不足啊!就像我,一个在传统制造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家伙,看着身边那些新兴的AI企业,总有一种“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危机感。
更让我忧心的是新台币汇率。 美元疲软,加上台湾在电子科技领域的优势,新台币升值的压力挥之不去。 报告里也提到,美国今年降息的可能性很高,这无疑会加剧新台币升值的空间。 汇损!汇损! 制造业最怕的就是汇损! 这不仅仅是寿险业的难题,更是压在所有出口导向型企业肩上的重担。我那个在纺织厂当主管的表弟,最近愁眉苦脸,订单利润都被汇率吃掉了,天天想着怎么开源节流,日子不好过啊。
想到这里,老王的那份兴奋,在我看来,多少有些“报喜不报忧”的意味。
CRIF给出了“五个继续”的建议:继续投资本土,继续控制海外产能,继续开发非美市场,继续掌控关键原料来源,继续避开中国红海市场。 这些建议听起来都很稳妥,但落到实处,谈何容易?
“避开中国红海市场?” 别开玩笑了! 多少台湾企业靠着大陆市场养家糊口? 转型,多元化,这些口号喊了多少年了? 真正能做到有多少?
AI的兴起,确实给台湾带来了机遇,但也带来了挑战。机遇抓住了,就能乘风破浪;挑战应对不好,就可能被时代的车轮碾压。
我希望,台湾经济能够借助AI这股浪潮,真正实现转型升级,而不是仅仅在数据上风光一时。毕竟,数字再漂亮,如果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那也只是一场虚幻的泡沫。
下次再和老王聚会,我得提醒他,享受红利的同时,也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毕竟,这AI的狂欢盛宴,背后也可能暗藏着危机。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