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认栽!坦承低估AI,英特尔错失黄金期!但他为何死守IDM 2.0?

基辛格认栽!坦承低估AI,英特尔错失黄金期!但他为何死守IDM 2.0?
最近看到基辛格接受采访,坦诚自己任内低估了AI对半导体产业的巨大影响,说实话,心里还是挺震惊的。这可是英特尔啊!曾经的半导体巨头,如今在AI浪潮下,竟然被辉达、超微狠狠地甩在了后面。
我记得当年大学刚毕业,第一份工作就在一家电子产品公司做软体开发。那时候,英特尔的CPU简直是电脑的代名词,谁的电脑里不是一颗奔腾芯?辉达?超微?偶尔听说,但也只是觉得是小众选择,根本没法和英特尔比。
后来,工作几年,开始接触到一些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的项目,才慢慢意识到GPU的威力。辉达开始崭露头角,在AI领域一步一个脚印地深耕,而英特尔却好像还沉浸在传统CPU的舒适区里。
看到基辛格承认低估AI,我心里五味杂陈。一方面,觉得他很坦诚,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误,这点很难得。毕竟,身为一家巨头公司的CEO,承认自己判断失误,需要很大的勇气。另一方面,又觉得有点惋惜。如果英特尔早点重视AI,或许现在的半导体格局就完全不一样了。
基辛格还说,如果当初加大AI投资,会压缩公司的资本运用空间。这话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我觉得,这其实是一种短视的表现。创新需要投入,风险和收益并存。如果只看眼前的利益,不敢冒险,只会错失发展的良机。
更让我感兴趣的是,虽然承认了低估AI的错误,但基辛格依然坚称他推动的“IDM 2.0”策略是正确的。所谓IDM 2.0,就是“设计与制造并行”,坚持自有制造能力。他反对英特尔放弃制造业务,专注于设计。
这个观点,我个人是比较认同的。毕竟,半导体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设计能力,还有制造工艺。如果只专注于设计,而把制造外包出去,就很容易受制于人。尤其是现在全球地缘政治风险越来越高,拥有自己的制造能力,对于保障供应链安全至关重要。
我曾经和一位在台积电工作的朋友聊过这个话题。他说,台积电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除了技术领先之外,还得益于台湾完善的半导体产业链。设计和制造紧密结合,才能够更快地推出新产品,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但是,IDM 2.0的模式,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周期很长。这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且,现在台积电在制造工艺上已经领先了一大步,英特尔想要追赶,难度可想而知。
现在,英特尔换了新的CEO陈立武,他正在对公司的策略进行调整,据说要减少对外推销18A制程,转而集中资源发展Intel 14A制程。这是不是意味著,英特尔开始放弃与台积电在最先进制程上的直接竞争,转而寻找其他的突破口呢?
我觉得,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毕竟,一味地追赶台积电,只会让自己陷入泥潭。不如换一种思路,找准自己的优势,在特定的领域发力,或许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
当然,半导体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英特尔要重回巅峰,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但是,我相信,只要英特尔能够吸取教训,找准方向,坚持创新,就一定能够在未来的半导体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我始终觉得,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学习能力和反思能力。能够从错误中学习,不断调整战略,才能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生存下去。基辛格的坦诚,或许正是英特尔重新出发的第一步。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再次看到英特尔的辉煌! 毕竟,我们这些老用户,还是对英特尔抱有很深的感情的。期待有一天,能再次看到一颗强劲的“英特尔芯”驱动著我们的生活。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