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浪潮下的英特尔困局:基辛格的“坚持”与陈立武的“求变”
AI浪潮下的英特尔困局:基辛格的“坚持”与陈立武的“求变”
“哎,早知道…”,这三个字,估计是前英特尔CEO基辛格最近常常在心里默念的。最近,这位大佬公开承认,当年低估了AI对半导体行业的颠覆性影响,导致英特尔错失良机,眼睁睁看着英伟达、AMD风生水起。这相当于承认自己当年战略决策失误,这魄力,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但等等,故事还没完。虽然承认低估了AI,基辛格却坚定地认为,他力推的IDM 2.0战略——也就是“设计+制造”一条龙模式,仍然是英特尔的正确方向。这就有点意思了。难道眼看着别人靠着GPU赚得盆满钵满,自己却固守“老路”,这难道不是“一条道走到黑”吗?
基辛格的理由也很简单:芯片制造是核心竞争力,不能丢!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自己的工厂,就只能依赖台积电这样的代工厂。万一哪天人家产能紧张,或者因为一些不可抗力因素影响交货,英特尔岂不是要被“卡脖子”?这可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可不是闹着玩的。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英特尔的IDM 2.0战略,推进得似乎并不顺利。新任CEO陈立武上任后,就做出了一个重大调整:放弃对18A制程的过度推广,转而集中资源研发14A制程。这就像一个拳击手,本来想练一套绝世武功KO对手,结果发现练功难度太大,不得不换一套更容易上手的招式。
这背后的原因也很现实。英特尔的18A制程虽然号称性能强大,但目前只有亚马逊、微软和美国国防部等少数几个“金主爸爸”买单。而且,这18A制程的量产时间也遥遥无期,远水解不了近渴。与其在一棵树上吊死,不如另辟蹊径,集中力量攻克14A制程,争取在2027年实现量产,或许还能和台积电掰掰手腕。
说实话,英特尔的这次战略调整,也让人看到了它求变的决心。毕竟,在AI时代,固步自封就等于慢性自杀。但是,14A制程能否成功,仍然是个未知数。台积电也不是吃素的,人家也在不断进步,英特尔要追赶,难度可想而知。
回顾基辛格的时代,他的“低估”或许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更是对市场需求的误判。而陈立武的“求变”,更像是对现实的妥协,也是对未来的期盼。但无论如何,英特尔要想在AI浪潮中重新崛起,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需要灵活的战略和坚定不移的决心。
想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小时候玩过的“超级玛丽”。英特尔就像那个吃了蘑菇变大的玛丽,虽然暂时落后,但只要找准方向,不断努力,说不定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通关秘籍”,最终战胜“BOSS”,赢得最终胜利。当然,前提是别再掉进“坑”里了。
最后,真心希望英特尔能早日走出困境,重新成为那个引领科技潮流的巨头。毕竟,科技进步,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