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海的AI炼金术:从“制造”巨头到“科技”先锋,栗永徽解密背后的三步棋
鸿海的AI炼金术:从“制造”巨头到“科技”先锋,栗永徽解密背后的三步棋
最近参加了TechOrange科技报橘在高雄举办的“AI智慧大工厂”论坛,听了鸿海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所所长栗永徽的分享,简直被震撼到了!没想到我们印象中那个“制造”大厂鸿海,已经在AI的道路上走了这么远,而且规划得如此清晰。
栗永徽所长用很接地气的语言,把鸿海的AI转型之路,一步一步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他坦言,传统工厂的痛点,比如人力密集、效率低下、难以快速应对变化、资源浪费等等,鸿海都感同身受。特别是像射出成型这种工艺,以前都靠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去判断瑕疵,耗时不说,成本还高,关键是质量很难保证一致性。
鸿海的AI转型,说白了,就是要用AI模型来取代人工作业,让机器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稳定运行,大幅提升良率和效率,彻底改变对人力的过度依赖。这就像炼金术,把“制造”变成“科技”,听起来就很激动人心。
鸿海的AI转型,栗永徽所长概括为三个阶段,我称之为“三步棋”:
AI 1.0:数据可视化和精准决策。 这是基础,先把机器连接起来,把所有设备的数据都上传到数据中台。有了数据,才能看到问题,才能用工具和计算规则去分析,然后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这就像给工厂装上了眼睛,看到了更多细节。
AI 2.0:可预测性的人机协作。 这个阶段更进一步,开始利用生成式AI、智慧制造和鸿海的创新技术,打造新型的人机协作模式。AI不再只是提供数据,而是真正参与到生产过程中,帮助工人提高效率和产能。想象一下,AI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助手,时刻提醒你、指导你,效率能不高吗?
AI 3.0:自主决策的“超级大脑”。 这是最前沿的阶段,目标是打造一个具备“超级大脑”的统一平台,实现全流程的自主决策和闭环控制。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关灯工厂”,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预,机器自己就能运转。栗永徽所长自豪地说,鸿海在中国已经有数十座这样的“关灯工厂”了,这简直就是科幻电影照进现实!
听完栗永徽所长的分享,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鸿海的“工厂数字孪生平台”。 他们的做法是,在建实体工厂之前,先用NVIDIA Omniverse这类工具把工厂在虚拟世界里复制一遍,每一台机器、每一条产线、每一个空间配置,都提前建模。这样就能在虚拟空间里提前进行参数校准、数据分析和预测,优化产线设计和决策。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玩的沙盘游戏,只不过鸿海的沙盘是数字化的,更精准、更实用。更厉害的是,工人还可以通过AR在虚拟工厂里进行设备操作训练和维修模拟,大大降低了错误率和培训成本。而且,在模拟过程中还能收集大量数据,用于预训练AI模型,让AI在实际部署前就具备了基本能力。
栗永徽所长举例说,通过数字孪生技术,他们实现了AGV数量减少、规划周期缩短、产能量预测准确度提升、设备效率提升等一系列显著成果。这真是太厉害了!
当然,鸿海的AI转型之路,也离不开“AI工业质检”和“AI Agent”这两大利器。
以前产线质检靠人工,效率低不说,还容易出错。现在,鸿海打造了先进的AI工业质检平台,导入深度学习算法,大大提高了准确率,减少了人工干预。
而且,为了解决少量多样产品难以收集足够训练数据的问题,鸿海还使用了先进的AI深度学习算法,实现了更高的精度和性能。
“AI Agent”平台,则是鸿海为了支撑智慧制造和其他智慧应用场景进一步发展而打造的。他们以自主训练的大型语言模型FoxBrain为基础,将其作为智慧制造、智慧电动车和智慧城市三大平台的核心。
栗永徽所长说,他们的愿景是把FoxBrain当成平台的大脑,让使用者可以下达指令,然后通过模型感知、分析、调用工具。这个AI Agent平台,就像一个智能管家,能够帮助人们处理各种复杂的任务。
总而言之,鸿海的AI转型之路,从建立AI工厂架构,到部署数字孪生和模拟平台,再到升级质检效率,最后到打造FoxBrain模型和AI Agent平台,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坚定。
听完栗永徽所长的分享,我深深地感受到,鸿海不仅仅是在做“制造”,更是在创造未来。他们正在用AI技术,重新定义制造业,引领整个行业走向智能化、自动化。
作为一名科技爱好者,我为鸿海的转型感到骄傲,也对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充满信心!鸿海的例子告诉我们,只要敢于创新、拥抱科技,传统制造业也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创造出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