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你这只偷流量的猫!互联网的好日子到头了吗?
AI,你这只偷流量的猫!互联网的好日子到头了吗?
最近啊,我总觉得互联网有点不对劲儿。点开个网页,慢吞吞的;想找个靠谱的攻略,搜出来的全是AI生成的那种“假大空”内容。说实话,我开始怀念以前那种刷论坛、逛博客,淘到宝藏信息的日子了。
这一切,都得“感谢”AI的飞速发展。Google的I/O大会,仿佛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AI Overviews、AI Mode、Gemini…看着这些名字,我心里咯噔一下,这不就是要把互联网的内容全都“吃干抹净”的节奏吗?
以前,我们用Google搜索,然后点进各种网站,看文章,找信息。网站有了流量,才能靠广告活着,创作者才能有动力继续写好东西。这套生态,虽然不完美,但至少还能运转。可现在呢?AI直接把网站的内容抓取过来,给你生成一个“完美答案”。你啥也不用点,问题解决了,舒坦!可是,那些辛辛苦苦写文章的人呢?网站流量没了,收入断了,谁还愿意花时间创作呢?
这就好像,辛辛苦苦种了一大片果园,眼看着要丰收了,结果来了一群“AI猫”,把果子全都偷走了,只留下一堆光秃秃的树枝。这谁受得了?
Cloudflare的CEO就说了,现在75%的搜索查询都不用离开Google就能得到答案。他还推出了反爬虫工具,试图阻止AI大模型爬取网站内容。这说明啥?说明AI已经开始明目张胆地抢饭碗了!
别以为这事儿跟你没关系。想想你经常看的那些美食博客、旅游攻略、手工教程,如果它们没了流量,消失了,你以后上哪儿找好东西?AI生成的内容,再智能,它也是从现有的数据里拼凑出来的。没有新的、优质的内容输入,AI早晚也会变成一个只会重复别人话的鹦鹉。
就像我,作为一个美食爱好者,以前最喜欢的就是逛各种美食博客,看博主们分享自己的独家食谱和烹饪心得。那些文章,充满了烟火气,读起来特别亲切。但现在,搜出来的很多都是AI生成的“通用食谱”,毫无灵魂。这让人怎么有食欲啊?
那内容创作者该怎么办呢?总不能坐以待毙吧?
新闻巨头们倒是找到了出路,他们和OpenAI合作,授权自己的内容给AI用,然后拿分成。但这招,小网站可学不来。像纽约时报那样起诉OpenAI,指责它非法使用自己的内容?这得花多少钱啊?估计官司还没打完,网站就倒闭了。
a16z提出了一个“生成引擎优化”(GEO)的概念,就是让网站针对AI的逻辑优化自己的内容,争取在AI生成的答案中获得更高的曝光度。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但问题是,就算你获得了曝光,用户不点击,还是没流量啊!
所以,我觉得,AI公司不能光顾着自己发展,也得想想怎么回馈内容创作者。要不然,互联网就会变成一个“信息荒漠”,大家都只能靠AI生成的“营养不良”的内容活着。
到时候,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被AI巨头垄断,它们想让我们看什么,我们就只能看什么。这难道不是一种“认知霸权”吗?想想就觉得可怕!
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会跟我的孩子说:“孩子,你现在用的AI,可真方便啊。但是,你知道吗?以前,互联网上的内容,都是活生生的人写出来的,他们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创造了无数的知识和乐趣……” 希望那一天,互联网还能剩下一点“活”的东西,而不是彻底变成AI的“提线木偶”。毕竟,没有了原创,没有了思考,只有冷冰冰的数据,那样的世界,想想都让人感到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