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谈 AI 色变”!Red Hat 技术长这句话,让我对 AI 落地燃起了希望!

别再“谈 AI 色变”!Red Hat 技术长这句话,让我对 AI 落地燃起了希望!
最近参加了 Red Hat 的活动,听了亚太区技术长 Vincent Caldeira 的分享,心里真的是五味杂陈,最后却化为了浓浓的希望。
过去几年,AI 就像一个光鲜亮丽的明星,频频登上新闻头条。各种“颠覆”、“革命”的词汇,让人觉得它无所不能。但作为一名在 IT 行业摸爬滚打了多年的老兵,我看到的更多是挑战和焦虑。
为什么?因为 AI 概念很火,但真正能落地、能用的场景却凤毛麟角。不少企业砸了重金,结果要么是模型过于复杂,难以部署;要么是运行成本高得吓人,根本无法持续。说白了,AI 成了 “空中楼阁”,好看却中看不中用。
这种焦虑,相信很多 IT 同仁都深有体会。
但 Vincent Caldeira 的这句话,却让我眼前一亮:“我们聚焦运用开源方式,支援多样化的模型、加速器,让 AI 能在任何场域执行。”
这句话的核心是 “开源” 和 “任何场域”。它打破了 AI 技术高高在上的壁垒,让人看到了 AI 真正普及的希望。
开源,意味着更低的门槛,更灵活的选择。
以前,AI 技术往往掌握在少数几家巨头手中,企业只能被动接受。而开源,则意味着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型和工具,进行定制化开发。这就像是以前只能买“成品菜”,现在可以自己买“食材”,灵活搭配,做出更符合自己口味的“菜肴”。
我的一个朋友,在一家小型制造企业做 IT 管理。他们一直想用 AI 来优化生产流程,提高效率。但苦于资金有限,无法购买昂贵的商业 AI 解决方案。后来,他们尝试使用开源的 AI 模型,并结合 Red Hat 的 OpenShift 平台,成功构建了一套智能排产系统。这套系统不仅成本低,而且效果显著,帮助企业提高了 15% 的生产效率。
这件事让我深刻意识到,开源 AI 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让中小企业也能享受到 AI 的红利,而不是被 “卡脖子”。
“任何场域”,则意味着 AI 可以真正融入到企业现有的 IT 架构中。
很多企业在部署 AI 时,都会遇到兼容性问题。AI 模型需要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才能运行,这往往需要对现有的 IT 架构进行大规模改造,成本高昂,风险也很大。
而 Red Hat 的策略是,打造一个可以支持混合环境的平台,让 AI 能够在任何场域执行。这意味着企业无需推倒重来,可以在现有的 IT 基础设施上,轻松部署 AI 应用。
我曾经参与过一个金融行业的 AI 项目。客户的 IT 环境非常复杂,既有传统的物理服务器,也有云端的虚拟机。为了保证 AI 应用的稳定运行,我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各种适配和优化。如果当时有 Red Hat 这样的平台,就能大大降低部署的难度和成本。
除了技术层面,Vincent Caldeira 的分享还让我感受到 Red Hat 对 AI 发展方向的深刻思考。他们不仅关注技术的创新,更关注如何将 AI 真正落地,如何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Red Hat 推出的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10,以及 AI Inference Server 和开源项目 “llm-d”,都是为了解决 AI 部署和运行中的实际问题。这些举措,让我看到了 Red Hat 在 AI 领域的决心和实力。
Red Hat 台湾区总经理孙媛音也提到,Red Hat 将通过 “Platform Engineering” 提供开发者及资料科学家一致的环境及使用体验,并打造 “次世代应用系统平台”,助力企业针对不同应用找到合适的运行方式。 这让我对 Red Hat 在台湾的发展策略充满信心。
当然,AI 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数据安全、模型伦理等等。但 Red Hat 采取的开放、合作的态度,以及他们对实际应用场景的关注,让我对 AI 的未来充满信心。
我相信,在 Red Hat 这样的企业的推动下,AI 终将不再是高高在上的 “空中楼阁”,而是真正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提升效率的 “实用工具”。
我期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看到更多企业借助开源 AI 的力量,实现数字化转型,创造更大的价值。也希望 Red Hat 能够继续引领开源 AI 的发展,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