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狂潮下,Z世代的职场起跑线:别让梦想“卡壳”
AI 狂潮下,Z世代的职场起跑线:别让梦想“卡壳”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句老话在AI时代,可能要改成“跑得快的算法吃蛋糕”了。最近关于AI取代初阶职位的新闻,看得我这颗老阿姨的心都慌了。遥想当年,我可是从复印、整理资料这种“打杂”工作中一步一个脚印爬上来的啊!现在的年轻人呢?AI一出手,直接把这些积累经验的机会给“清零”了?
最近读了一篇关于AI冲击就业市场的文章,简直细思极恐。文章说,AI正在吞噬入门级工作,像工程、法律、客服,甚至是那些看起来高大上的专业服务业,都不能幸免。这意味着,刚毕业的大学生,直接面临“无经验可积累”的尴尬局面。
想想也确实是这么回事。以前,程序员新人吭哧吭哧写代码、改bug,几年下来也能混成个技术大牛。现在呢?AI一键生成,效率高到飞起,新人根本没机会练手。律师事务所也一样,以前律师助理通宵达旦地翻阅文件,现在AI几小时搞定。我有个表妹,今年刚毕业,雄心勃勃地进了家律师事务所,结果每天的工作就是检查AI生成报告的格式是否正确!这跟她想象中的“律政俏佳人”简直差了十万八千里。
更让人焦虑的是,这种趋势对Z世代的打击尤其大。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蹭蹭往上涨,他们不仅找工作难,还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压根就没机会好好发展了。我甚至听到有刚毕业的朋友说:“难道以后只能去送外卖了吗?” 这话听着让人心疼又无奈。
入门级工作减少,直接扩大了职场的不平等。那些家境优越、人脉广阔的年轻人,或许还能靠关系找到“高起点”的工作,而那些普通家庭的孩子,可能连起跑的机会都没有。这就像一场赛跑,有些人直接站在了终点线,而有些人连起跑线都摸不着。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坐以待毙。有些大学和企业已经开始行动了。比如,一些学校开设了AI课程,教学生怎么和AI协同工作。一些企业也开始尝试“升级”入门职位,让新人直接参与更有挑战性的项目,而不是让他们一直做那些会被AI取代的重复性工作。
我个人觉得,这才是应对AI冲击的正确姿势。与其抱怨AI抢饭碗,不如拥抱它,利用它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就像文章里提到的,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表明,低阶职位与AI的协作潜力最大。只要重新设计工作内容,就能实现“AI + 人”的共赢。
Z世代的年轻人也渴望成长和晋升。他们不是不愿意工作,而是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得到回报,能看到职业发展的希望。如果企业能提供更多的学习和晋升机会,他们甚至愿意接受减薪!这说明,年轻人不是怕苦怕累,而是怕看不到未来。
话说回来,虽然AI对就业市场的影响是真实存在的,但我们也不能过于悲观。毕竟,世界经济论坛预测,未来AI将创造7800万个新职位!这说明,AI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是并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适应这种变化,如何去抓住这些机遇。
所以,企业应该重新思考人才培养和职位设计,不要让入门级职位变成“鸡肋”,而是要让它们成为年轻人职业发展的起点。因为,今天失去的是年轻人的起跑线,明天失去的,可能就是整个组织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与其哀叹AI抢走了我们的机会,不如想想如何与AI共舞,让它成为我们前进的助推器。毕竟,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化,才能不被时代抛弃,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别让梦想“卡壳”在起跑线上!这才是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