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替你找工作,是解放还是内卷?

当AI替你找工作,是解放还是内卷?
最近跟朋友聊天,话题又绕到了“找工作难”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上。朋友小A,985研究生毕业,也算个“别人家的孩子”,可疫情后这几年,找工作也是屡屡碰壁。她吐槽说,海投简历石沉大海,好不容易有个面试机会,问的问题也越来越“套路”,感觉自己像个流水线上的零件,任人挑选。
我忍不住想到最近火热的AI求职工具,比如Jobright AI,号称能帮你自动投简历,筛选职位,甚至还能评估你和职位的匹配度。这听起来简直是社恐和懒癌患者的福音啊!
但,真的有用吗?
原文提到的“AI求职,常常被劳资双方玩到走火入魔”,我深以为然。想想,如果大家都用AI海投简历,那HR的邮箱岂不是要爆炸? 就像现在短视频平台上的“AI绘图”,一开始觉得惊艳,现在满屏都是,审美疲劳不说,内容同质化严重。AI求职会不会也变成一场“AI内卷”,大家都用AI互相竞争,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简历更加千篇一律,HR更加眼花缭乱,求职者更加焦虑。
我有个大胆的猜想:未来,HR会不会也用AI来反制AI求职?比如,专门设计一些AI无法识别的“陷阱题”,或者要求手写简历,以此来甄别真正的求职者。 想到这里,我不禁笑了出来,这简直就是一场“矛”与“盾”的终极对决啊!
当然,也不能全盘否定AI求职的价值。像Jobright AI这种工具,能汇集公司文化、历史、资金等信息,确实能帮助求职者更全面地了解企业,避免踩坑。 毕竟,选工作就像找对象,光看外表是不够的,还得看“内在”。
但是,AI再智能,也无法完全取代人的判断。原文中提到的“资格分数”,听起来很科学,但经验这种东西,很难量化啊! 一个在大厂做过5年螺丝钉的“副总监”,和一个在新兴公司独当一面的“leader”,谁更优秀? 恐怕只有HR亲自面试,才能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而且,AI求职也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 比如,AI算法是否会带有偏见? 是否会因为你的性别、年龄、种族等因素而对你进行歧视?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警惕。
说到底,找工作还是需要我们脚踏实地,提升自身的能力,积累经验,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 AI可以作为辅助工具,但不能过度依赖。 就像玩游戏,开外挂一时爽,但最终会失去游戏的乐趣。
与其指望AI帮你找到“完美”的工作,不如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让工作来选择你! 这才是最靠谱的“求职秘籍”! 我相信,只要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断学习进步,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天选offer”!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