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AI眼镜:一盘“生态”大棋,还是又一个“年轻人专属”?

小米AI眼镜:一盘“生态”大棋,还是又一个“年轻人专属”?
小米终于要下场“玩”AI眼镜了!消息满天飞,基本配置也扒了个底朝天:双芯片,电致变色,对标RayBan-Meta… 感觉,嗯,很“小米”。
回想当年,我也是被“小米手机,年轻人的第一台智能机”的口号忽悠入坑的。现在呢?要不要再为“年轻人的第一副AI眼镜”买单?说实话,有点犹豫。
但这次,小米的野心恐怕不止是“卖眼镜”这么简单。
对比其他玩家,小米的优势太明显了:既不像纯互联网公司那样缺硬件基因,也不像创业公司那样受限于供应链和渠道。更重要的是,小米自己就是手机厂商!这意味着什么?流量!
你琢磨琢磨,一个互联网巨头费尽心思想在AI眼镜上推广自家服务,还得看手机厂商脸色,流量分成?呵呵,想想都头疼。小米就没这顾虑,自家地盘,想怎么玩怎么玩。
所以,小米这步棋,看似“跟风”,实则瞄准的是整个AI眼镜的生态整合。毕竟,现在所谓的AI眼镜生态,压根不存在。大家各自为战,今天搞个语音交互,明天弄个拍照,后天整个AR导航… 散是满天星,聚是一盘散沙。
问题在哪?在于AI眼镜始终离不开手机这个“拐杖”。眼镜那点算力,根本不够AI“折腾”的,复杂的计算还得靠手机,甚至云端。
这意味着,谁掌握了手机,谁就掌握了AI眼镜的命脉。而小米,恰恰手握这张王牌。自己的手机系统,丰富的生态链产品,都可以为AI眼镜赋能。
我甚至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戴着小米AI眼镜,对着家里的扫地机器人说一句:“小爱同学,开始清扫!” 扫地机器人就开始兢兢业业地工作,而这一切,都不需要掏出手机。这种无缝衔接的体验,才是未来AI眼镜真正的价值所在。
当然,小米这次也面临挑战。当年的“米家眼镜相机”,众筹火爆,但用户体验却一言难尽:太重了!戴久了脖子都酸。这次,小米肯定要在重量上下功夫,不然再多的AI功能,也架不住用户体验差。
至于价格,我猜应该不会太离谱。毕竟,小米的定位是“性价比”,如果定价太高,谁还买“年轻人的第一副AI眼镜”?参照同类产品,估计起售价会在2000元左右。
话说回来,即使小米真的能“一统江湖”,也不意味着小玩家们就没机会了。毕竟,AI眼镜市场还处于爆发期,增长空间巨大。只要能找到自己的差异化优势,专注细分领域,小公司也能活得滋润。
总之,小米入局,注定会给AI眼镜市场带来一场“地震”。是搅局者,还是引领者?让我们拭目以待。不过,对我来说,最重要的还是… 这次的AI眼镜,别再那么重了啊!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