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导演遇上老炮音乐人:这届广告,有点意思!
当AI导演遇上老炮音乐人:这届广告,有点意思!
最近,我刷便利店的电子屏,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一个拿着速食料理的“素人”在那儿傻乐,笑容僵硬得像被打了肉毒杆菌,让人忍不住想问一句:“大哥,你这是被绑架了吗?” 仔细一看,嚯,AI生成的!
这背后的推手,是位跨界奇才——周佳佑。你可能不知道,这位老兄曾经是叱咤台湾乐坛的音乐制作人,蔡依林、杨丞琳,哪个没叫过他一声“佳佑哥”? 如今,他却一头扎进了AI影像的浪潮里,带着一个不到10人的“敢死队”,专门用AI生成广告,还真就让全家、微星这些大牌客户乖乖掏钱了。
说实话,刚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是有点鄙夷的。这年头,什么都跟AI扯上关系,是不是有点太浮夸了?但转念一想,这老哥也不是什么流量明星,能把这么多品牌客户搞定,肯定有两把刷子。
传统的广告制作,那可是个烧钱又费时的活儿。剧本、选角、拍摄、后期,哪个环节都得小心伺候着。但周佳佑的路子野得很,大部分工作都在电脑前对着AI敲代码,下指令。 以前得几个月才能搞定的东西,现在几天就能搞定,成本还能省下70%!这效率,简直就是坐了火箭。
当然,这其中也并非一帆风顺。周佳佑说,客户一开始都挺兴奋,觉得AI很酷炫。但真正开始执行的时候,就开始各种“指手画脚”,想要掌控每一个画面。可AI这玩意儿,它有自己的想法啊! 你越想控制它,它就越跟你对着干,结果往往是改来改去,还不如一开始的样子。
我猜想,这就像是让一个老艺术家去指导AI画蒙娜丽莎,最后出来的可能就是一个四不像。
所以,周佳佑干脆就放手让AI去“自由发挥”,客户只要提供一个大概的框架,他就让AI生成50个不同的剧本供选择。 这就像是“自助餐式”广告制作,客户就像是在挑选商品,喜欢哪个就拿走哪个,省时省力。
用他的话说,AI的优势在于快速生成,与其花大量时间去修改一个不尽如人意的画面,不如让AI自己去“进化”,说不定反而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惊喜。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自己的经历。曾经,我为了写一篇稿子,熬了好几个通宵,结果写出来的东西自己都不满意。后来,我试着先列一个大纲,然后让AI生成一些素材,再根据这些素材进行修改和润色,结果效率提高了不说,出来的东西也更加有创意。
当然,AI再厉害,也无法完全取代人类。就像周佳佑说的,AI可以取代一些“速食”的娱乐内容,但那些极具技术和情感呈现的艺术,仍然需要人类来创造。 关键在于,如何将AI作为工具,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而不是让AI成为我们创造力的绊脚石。
现在,周佳佑的野心更大了。他正在研究AI剧本生成工具,梦想有一天能拿着平板电脑,在咖啡馆里就能“拍电影”。
听起来是不是很疯狂?但我觉得,这正是AI时代最大的魅力所在。它打破了传统的界限,让更多人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至于AI导演会不会取代真正的导演?我觉得还早。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广告行业将会因为AI的加入,变得更加有趣。 这届广告,有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