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AI的野望:Red Hat的“幕后玩家”策略,与你想象的不太一样

开源AI的野望:Red Hat的“幕后玩家”策略,与你想象的不太一样
“AI啊,谁还没用过几个App?” 上周末跟朋友咖啡馆闲聊,她随口一句,听得我差点喷咖啡。 没错,AI已经不是科幻电影里的高冷形象,而是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你有没有想过,支撑这些AI应用背后的技术是什么?谁在默默耕耘,让AI “飞入寻常百姓家”?
Red Hat,这个开源界的“老炮”,最近就扔出了一个重磅消息。他们的亚太区技术长Vincent Caldeira在Red Hat Summit 2025上亮出了自家在AI开源领域的“野心”。说是野心,其实更像是一个“幕后玩家”的定位:他们不直接和你拼算法、拼模型,而是打造一个强大的平台,让各种AI模型都能在这个平台上自由驰骋。
这就好比,你不是要开一家餐厅吗?Red Hat就帮你把厨房建好、水电气都接通,甚至连餐具都给你准备好,至于你做什么菜,那是你的本事。
他们的核心策略,就是利用开源的方式,支持多样化的模型和加速器,让AI能够在任何地方运行。这听起来有点拗口,但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他们要打造一个“万能插座”,让各种AI模型都能插进来用。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10(简称RHEL 10)就是这个“万能插座”的核心组件。RHEL 10不仅能应对混合环境的挑战,还能整合AI工作负载。更酷的是,它还自带“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Lightspeed”,直接把生成式AI集成到平台里。想象一下,你对着电脑说:“RHEL,帮我搞定这个bug!” 然后RHEL就能用自然语言给你提供解决方案,是不是有点未来科技的味道?
当然,光有平台还不够。Vincent Caldeira也提到了AI推论的瓶颈问题。随着AI模型越来越复杂,推论所需的硬件资源也水涨船高。 Red Hat为此推出了AI Inference Server,搭配模型压缩和优化工具,致力于解决大规模、高性能、高响应推论的需求。 简单来说,就是让AI跑得更快、更省钱。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Red Hat还推出了全新的开源项目“llm-d”。这个项目利用生成式AI大规模推论技术、原生Kubernetes架构、基于vLLM的分布式推论,以及智能AI感知网络路由,构建了一个强大的LLM推论云。
“llm-d” 可以把AI推理能力集成到企业已有的IT基础设施中,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抽象? 想象一下, 如果你是一家银行,你就可以把“llm-d”集成到你的风控系统中,让AI帮你更快更准确地识别欺诈行为。
更重要的是,这个项目得到了Google Cloud、IBM Research、NVIDIA等国际AI巨头的支持。这意味着,Red Hat正在构建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让大家一起参与到大规模LLM服务的未来建设中来。
Red Hat 台湾区总经理孙媛音表示,他们将通过 “Platform Engineering” 为开发者和数据科学家提供一致的环境和使用体验,并打造 “次世代应用系统平台”。 也就是说, Red Hat 不仅提供技术,还提供工具和平台, 帮助企业更快地开发和部署AI应用。
从我的角度来看, Red Hat 的策略非常聪明。与其在算法和模型上和巨头们硬碰硬,不如退一步,专注于打造一个开放、灵活、易用的平台,让各家AI模型都能在这个平台上发挥自己的优势。 就像一个优秀的导演,不一定要自己亲自演戏,但要懂得如何把优秀的演员聚集在一起,拍出一部精彩的电影。
Red Hat 想做的, 就是AI时代的“幕后导演”。 他们的目标是让AI真正落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让AI仅仅停留在概念阶段。 他们正用自己的方式,悄悄地改变着AI的未来。 这背后的开源力量,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强大。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