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新金的AI炼丹记:从“大脑”到“手脚”,金融业的进化之路
台新金的AI炼丹记:从“大脑”到“手脚”,金融业的进化之路
最近参加了个金融科技论坛,听了台新金控的数位科技长张慎的分享,颇有感触。什么“AI赋能”、“数据驱动”,这些口号听多了难免麻木。但这次,台新金控的“AI炼丹记”让我觉得,他们是真的在“实战”中摸索未来,而且,他们的野心可不小,是要打造一个能“思考”、“能行动”的金融AI!
张慎一开始就抛了个震撼弹:AI已经不是未来,而是现在! 这话听起来有点老生常谈,但结合台新金控的实际做法,我理解了他的意思。他们不是把AI当成锦上添花的工具,而是当成改变游戏规则的引擎,要重塑整个金融机构的运营模式和组织文化。想象一下,未来银行70%的工作都可能被AI取代,你不赶紧行动,等着被淘汰吗?
所以,台新金控的第一步,就是打造自己的“台新脑”。 这可不是简单的买个通用大模型就完事儿。张慎强调,金融数据太敏感了,必须自主可控,而且还得理解金融领域的专业术语,才能给出靠谱的建议。这就像学外语,你用翻译软件翻译“债券”,结果出来个“手铐”,那还得了?
他们花了十四个月的时间,自建了一个地端金融属性的大语言模型。 这件事,听起来就很硬核,也挺烧钱的。但效果也立竿见影:智能客服的满意度提升了50%,精度提升了56%;文件处理效率提高了96%! 想象一下,以前花两天才能完成的报告,现在只需要两个小时! 这省下来的时间,可以用来喝咖啡,也可以用来思考人生,想想都觉得幸福。
当然,打造“台新脑”只是第一步。 台新金控的目标,是让AI拥有“手脚”,也就是AI Agent。 张慎认为,真正的AI Agent应该能“主动感知”、“规划推理”、“任务执行”、“记忆学习”。 简单来说,就是它不仅能听懂你的话,还能理解你的需求,并且主动帮你解决问题。
举个例子,以前你想理财,得自己研究市场行情,分析各种风险,然后再去银行或者券商操作。但有了AI Agent,它会根据你的投资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主动给你推荐合适的理财产品,并且在获得授权后自动执行交易。 这简直就是私人理财师+私人助理的完美结合啊!
不过,AI转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张慎坦言,AI最大的挑战,就是它的不确定性。不像传统IT系统,可以保证99.999%的稳定性,AI的输出是有概率性的,即使准确率很高,也无法完全避免错误。 这就像炒菜,即使你厨艺再好,也有可能炒糊的时候。
所以,如何管理AI的风险,就成了企业必须面对的难题。 此外,数据治理也是个大问题。 金融业的数据分散在各个部门和个人电脑里,非结构化数据的整合难度远高于想象。 这就像整理房间,你得先把东西都找出来,然后分类整理,最后才能放回原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台新金控建立了一个“AI测试平台”,让员工可以自由地试用AI,提出建议,让AI不再是高层决策或技术团队的专利,而是所有员工都可以一同运用的生产力工具。 张慎说:“实战才是最好的学习。” 这句话,我深以为然。
记得几年前,我第一次接触AI的时候,觉得它高深莫测,遥不可及。 但现在,AI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帮助我处理各种繁琐的任务。我相信,未来AI会变得更加普及,更加智能,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台新金控的“AI炼丹记”,也让我看到了金融业的未来。 他们不是在追逐潮流,而是在开辟新的道路。 他们的实践模式,也为金融业的AI转型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我期待着,他们的“台新脑”能够越来越聪明,他们的AI Agent能够真正成为我们的“数字化伙伴”。 毕竟,谁不想拥有一个能“思考”、“能行动”的AI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