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着AI飙脏话,末了还是说了“谢谢”?这届网友也太分裂了吧!

对着AI飙脏话,末了还是说了“谢谢”?这届网友也太分裂了吧!
话说,最近看到一个调查,简直让我笑到头掉,又忍不住陷入沉思。调查显示,竟然有70% 的用户最近跟 AI 聊天的时候,被气到骂脏话! 你没看错,就是那种让人血压飙升、恨不得砸电脑的程度。
但更绝的是,即使这样,大多数人最后还是会习惯性地跟 AI 聊天机器人说一声“谢谢”。
这……这简直就是大型“真香”现场啊!
我的“真香”经历:从怒吼到叹服
其实吧,我就是那70%里的一员。
记得有一次,我需要AI帮我写一篇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微信公众号文章。我输入了明确的要求,包括主题、受众、文章风格,甚至列出了几个核心观点。结果呢?
AI吐出来的东西,简直惨不忍睹!语句不通顺、逻辑混乱、观点空洞,简直就是东拼西凑的“废话文学”。当时我的内心是崩溃的,对着屏幕怒吼了一句:“这写的都是什么玩意儿啊!”(此处省略脏话若干)。
那一刻,我真想把电脑屏幕砸了,心想:这玩意儿根本就是智障!
但是,冷静下来之后,我还是默默地把AI生成的内容一点一点地修改,调整逻辑,补充案例,最终勉强完成了一篇能看的文章。
而就在我完成的那一刻,我鬼使神差地在聊天框里输入了一句:“谢谢”。
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为什么会这样?是礼貌,是无奈,还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事后想想,为什么我会对着AI飙脏话,又对着AI说谢谢?我觉得原因可能有很多:
礼貌的惯性: 毕竟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即使面对的是一个非人类的程序,也习惯性地遵守社交规则。就像跟自动贩卖机买了瓶水,也会下意识地说声“谢谢”一样。
对AI期望过高: 一开始,我们对AI的期望值太高了,觉得它应该无所不能,什么都能做得完美。但现实是,AI仍然有很多局限性,它只能根据已有的数据进行学习和模仿,缺乏真正的创造性和思考能力。当期望落空时,自然会感到失望和愤怒。
无奈的妥协: 即使AI的表现不如人意,但它仍然能提供一定的帮助,比如提供一些素材、梳理一些信息。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借助AI的力量,即使需要付出修改和调整的代价。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也许有点夸张,但我们是不是也开始对AI产生了一种微妙的感情?一方面,我们对它的错误感到愤怒;另一方面,我们又依赖它,感激它在某些方面提供的便利。这种矛盾的情感,也许正是“边骂边道谢”行为的根源。
AI:是工具,也是挑战
不得不承认,AI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写作、翻译到购物、出行,AI都在默默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它给我们带来了便利,提高了效率,但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
AI的局限性: AI仍然无法完全取代人类的思考和创造力。我们需要保持警惕,不能过度依赖AI,更不能被AI所控制。
AI的伦理问题: 随着AI的不断发展,伦理问题也日益凸显。比如,AI生成的内容是否侵犯版权?AI的决策是否公平公正?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人与AI的关系: 我们应该如何与AI相处?是将其视为工具,还是将其视为伙伴?我们需要重新定义人与AI的关系,找到一个平衡点,才能更好地利用AI,避免被AI所吞噬。
所以,对着AI飙脏话,末了又说了“谢谢”,可能这就是人类的复杂性吧。我们既对AI充满期待,又对其局限性感到失望;既想利用AI的便利,又担心被AI所取代。
未来,我们与AI的关系将会如何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
最后,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有没有对着AI飙脏话的经历?又是为什么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