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光盯着芯片了!英伟达说:训练AI机器人比造硬件难多了!这事儿,我真有点感触…

别光盯着芯片了!英伟达说:训练AI机器人比造硬件难多了!这事儿,我真有点感触…
最近啊,AI圈里最火的话题,除了算力就是机器人了。英伟达的黄仁勋老黄,隔三差五就出来喊话,说机器人是AI的下一个风口。听着是挺振奋人心,感觉以后终于能解放双手,让机器人帮咱们干活了!
但这两天,英伟达 Omniverse 和模拟技术主管 Rev Lebaredian 在台湾接受外媒采访时,说了这么一段话,让我特别有感触:“训练AI机器人比制造硬件更难!”
说实话,刚开始听着,我有点懵。硬件不应该是最难的吗?那么多复杂的电路,那么多精密的零件,怎么会比软件简单呢?
但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儿!这让我想起我之前折腾智能家居的经历。
我家的“智能”闹剧
前两年,智能家居概念特别火,我也赶时髦,买了各种智能设备,什么智能音箱、智能灯泡、智能扫地机器人……想着以后躺在床上就能控制家里的一切,那得多爽!
结果呢?
智能音箱天天听不懂人话,让我对着它喊半天“关灯”,它愣是没反应,最后还得我自己爬起来去关。智能灯泡一会儿亮一会儿暗,闪得我眼花缭乱。最让我崩溃的是那个智能扫地机器人,号称能自动避障,结果天天卡在沙发底下、桌子腿中间,还得我手动把它救出来。
这哪是智能啊,简直是添乱!
后来我才明白,这些“智能”设备,硬件是没问题,该有的功能都有,但软件和算法太拉胯了!它们根本无法真正理解我的需求,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就像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空有一身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根本无法胜任实际工作。
AI机器人的“幼年期”
Rev Lebaredian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造一个机器人,就像造一个身体,但给它装上AI,让它拥有智慧,能听懂指令,能自主学习,能适应各种复杂环境,这才是最难的!
他提到,现在训练AI机器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虚拟世界中进行模拟训练。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你想想,在现实世界中训练机器人,成本太高了,而且风险也很大。比如,教机器人抓取物品,你要一遍又一遍地让它尝试,一旦出错,轻则物品损坏,重则机器人损坏。
但在虚拟世界中,你就可以随意让机器人尝试,不怕犯错,而且可以快速生成大量的训练数据。就像玩游戏一样,你可以在游戏中不断地试错,找到最佳的策略,而不用担心现实中的损失。
而且,现在的AI对数据的需求量太大了。训练一个大型语言模型,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海量的数据,但训练机器人,可没有那么多现成的数据可以利用。只能通过模拟环境,人为地创造数据。
“通才”到“专才”的蜕变
Rev Lebaredian 还说,即使经过虚拟世界的训练,AI机器人也只是一个“通才”,就像一个大学毕业生,拥有一些基础知识,但要真正投入实际应用,还需要企业进行专业的训练,让它掌握特定的技能,了解特定的工作环境。
这一点,我感触也很深。就像我之前买的智能扫地机器人,虽然号称能自动清扫,但实际上只能在平坦的地面上进行简单的清扫,稍微遇到一些障碍物,就束手无策了。
所以,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对AI机器人进行定制化的训练,让它能够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工作环境。
未来的无限可能
尽管AI机器人的发展还面临着很多挑战,但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Rev Lebaredian 认为,AI机器人将在工业制造、零售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我也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AI机器人将会变得越来越智能,越来越实用,最终会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就像自动驾驶汽车一样,虽然现在还面临着很多挑战,但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一定会成为我们主要的出行方式。
只是,在享受AI机器人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安全问题,确保它们不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威胁。毕竟,科技的进步,最终是为了让我们生活得更好,而不是更糟。
所以,别光盯着芯片了!AI机器人的发展,更需要我们在软件和算法上下功夫,让它们真正拥有智慧,成为我们得力的助手!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