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纯真年代”要没了?保护人类原创内容,刻不容缓!

互联网的“纯真年代”要没了?保护人类原创内容,刻不容缓!
最近,我有点焦虑。
倒不是因为房贷,也不是因为工作,而是因为…互联网。
你没听错,就是我们每天都在用的互联网。焦虑的根源,是无处不在的AI生成内容。自从ChatGPT火了之后,感觉整个互联网都变味了。
就说前两天吧,我想学着烤披萨。手残党嘛,就想搜搜有没有详细的教程。结果搜出来一堆“AI教程”,看着头头是道,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少了什么呢?就是那种“人味儿”!
那些AI教程,用词精准,排版完美,但读起来就是冷冰冰的。不像以前看到的那些美食博主,一边分享经验,一边吐槽烤箱的脾气,还会告诉你哪个牌子的奶酪拉丝效果最好。这种烟火气,AI模仿不来。
后来,我费了老半天劲,才找到一篇2020年的老帖子,是一位意大利大叔写的,里面详细介绍了如何用家庭烤箱烤出正宗的那不勒斯披萨。虽然文字有点啰嗦,照片也糊糊的,但读着就觉得靠谱,仿佛大叔就在旁边手把手教你一样。
这件事让我意识到,互联网的“纯真年代”,可能真的要过去了。
以前,我们能在网上找到各种各样真实的声音:有分享快乐的,有吐槽生活的,有科普知识的,有倾诉烦恼的。这些内容,虽然不一定完美,但都带着浓浓的人情味儿,都是我们真实生活的写照。
现在呢?感觉越来越多的内容都是AI生成的,看起来专业,但却缺乏灵魂。它们像一个个精美的塑料花,虽然漂亮,但却没有生命力。
这种现象,学术界有个说法,叫“AI资讯污染”。
啥意思呢?就是说,AI生成的内容太多了,把人类原创的内容都淹没了,导致我们很难找到真实的信息。而且,如果未来的AI模型只学习AI生成的内容,就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最终只会生成越来越同质化、越来越缺乏创意的文本。
想想都可怕!
我有个朋友,是做医疗科普的。她最近跟我吐槽,说现在AI写的科普文章越来越多了,而且很多都抄袭她的内容,改改格式就发表了。更让她担心的是,一些AI生成的文章,为了追求流量,会故意夸大疗效,甚至传播不实信息,这会误导很多患者。
这才是最可怕的!医疗、法律这些专业领域,如果充斥着AI生成的“垃圾信息”,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吁,要保护人类原创内容,要“防堵 AI「资讯污染」源头”。
怎么防呢?专家给出的答案是:人类原创内容是关键防线。
我觉得,这个说法很有道理。
首先,我们要珍惜自己的原创内容,不要轻易让AI抄袭、滥用。
其次,我们要积极创作更多高质量的原创内容,让互联网充满更多真实的声音。
当然,保护人类原创内容,不是要完全否定AI。AI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效率,可以辅助我们创作,但它不能取代人类的思考和创造。
互联网是属于所有人的,我们要共同守护它,让它保持真实、多元、充满活力。
我很怀念以前那个充满“人味儿”的互联网,那个可以随意分享、自由表达的互联网。
希望我们都能行动起来,一起保护人类原创内容,让互联网的“纯真年代”,能够延续下去。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为保护人类原创内容做点什么。
比如,多写写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感受;多分享一些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多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哪怕只是一句评论,一句鼓励,也能让互联网变得更温暖、更真实。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尽一份力,就能构建一道坚固的“防线”,抵御AI资讯污染,守护我们共同的数字家园。
毕竟,只有充满“人味儿”的互联网,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互联网。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