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浪潮:当AI统治世界,我们还能找回最初的互联网味道吗?

怀旧浪潮:当AI统治世界,我们还能找回最初的互联网味道吗?
还记得2021年之前的互联网吗?那时,你搜索“披萨烤箱最佳温度”,跳出来的结果可能是一篇充满家庭主妇智慧的长文,里面夹杂着各种烤箱品牌推荐、甚至婆媳关系的小吐槽。那时候的互联网,信息或许良莠不齐,但至少…真实。
ChatGPT横空出世后,我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不是少了信息,而是少了“人味儿”。你问它披萨烤箱温度,它会给你一个结构完美、逻辑清晰的答案,精准到小数点后两位。完美得让你感觉不真实,总觉得少了点灵魂。
最近,我开始害怕搜索了。害怕搜出来的全是AI堆砌的SEO诱饵,害怕自己读到的“真相”只是机器冰冷的模拟。Cloudflare的副总裁Will Allen说得对,对于医疗、法律这种需要绝对精确的领域,AI训练数据的纯净度至关重要。但问题是,纯净的互联网,我们还能找回吗?
想想吧,如果我们未来的AI,都只是基于别的AI生成的内容进行训练,那会怎样?AI会越来越了解AI自己,但它真的能理解人类吗?或者,它会创造出一个它认为“人类应该有的样子”,而那个“样子”早就扭曲变形了?
创业投资人Paul Graham的遭遇让我深有体会。寻找披萨烤箱温度都得考古,这得多讽刺!就像一位老友在朋友圈吐槽:“现在搜菜谱,出来的都是AI优化的版本,食材用量精确到克,步骤详细到让人抓狂。可是,我的外婆教我做菜的时候,都是凭感觉来的啊!那才是真正的味道!”
John Graham-Cumming搞了个LowBackgroundSteel.ai项目,拯救2022年前的数据。这简直就是一场数字时代的“诺亚方舟”计划啊!保存的不仅仅是数据,更是人类曾经的足迹,是人类真实思考和表达的方式。
语言学家Robyn Speer说,生成式AI已经污染了网络数据。污染!这个词用得真好。就像工业废水污染了河流,AI的内容正在稀释互联网的“真”。以至于我们现在看到的,像是一个被稀释的、模糊不清的现实。
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在农村老家,河水清澈见底,可以直接喝。现在呢?别说喝了,靠近都得小心。互联网,会不会也变成这样?信息泛滥,却再也找不到一口干净的“水”喝?
也许,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一场怀旧浪潮。不是怀念过去的互联网有多么“好”(毕竟那时候也有很多糟粕),而是怀念那时候互联网的“真”。 怀念那些不完美的句子、那些口语化的表达、那些充满个人情感的分享。
我甚至开始思考一个有点疯狂的假设:如果有一天,互联网真的被AI完全统治,我们是不是应该组建一个地下组织,专门保存人类原始创作的内容?比如手写的日记、未经AI润色的博客、甚至是在咖啡馆里闲聊的录音。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或许才是未来抵抗AI“信息污染”的最后一道防线。
想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手里的键盘都变得沉重起来。我们不仅仅是使用者,更是互联网的创造者。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塑造着这个数字世界的未来。所以,在AI越来越强大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珍惜每一次真实表达的机会,留下属于我们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声音。因为,真正的价值,往往就藏在那些不完美、不标准、却充满人性的痕迹之中。也许,这才是我们留给未来的,最宝贵的遗产。

Leave a Comment